高一 | 什么是“六选三”?选科和未来考大学有什么关系?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5-10-23 17:52:20
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是比较系统的综合改革。主要表现为“考改”“评改”“招改”。其中考试科目方面,夏季高考采取“3+3”考试模式。
第一个“3”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采取“6选3”模式,即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对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高校选科”和“学生选考”是高考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主要目的是三个“还给”,即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高校拥有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相关课程的权利;把办学自主权还给高中,使高中学校能够随着“选课走班”制度的普遍实施,逐步走出同质化教育的羁绊,迈向特色化多样化办学道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选择权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释放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因此,选科和未来的考大学关系密切:(1)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高中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大学的哪些专业,是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必须提前明了的。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讲,高校各个专业对应招收选考哪些科目的考生,是高校在招生录取前已经明确划定的。(2)选科与学生未来生涯规划有紧密的联系。新高考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学校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选科不仅关乎高考,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也会有较大影响,须综合谨慎决定。(3)选科后在高考计分方式上与以往大有不同。考生高考总成绩改为由必考科目(语数外)高考成绩加上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折算的相应分数。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高二对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均衡发展各科,不能过于偏科,或像以往一样等到高三再来拼搏。其实选科就是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家长和孩子也可以共同探讨思考,从自己目前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到未来的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综合考量之后再做决定。
新高考的计分方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不同。实行新高考选科之后,考生高考总成绩改为由三个考试科目(语数外)的高考成绩,加上三个选考科目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赋分。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阶段对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做到各科均衡发展,发现自己的兴趣及优势所在,以便后续进行合理的选科组合。新高考科目的“选择权”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认可。学生不只去被动完成学校和教师规定好的学业任务,更需要综合考量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人生追求、生涯理想等;不仅要切实选择并规划高中三年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向,更要前瞻大学专业选择、未来职业选择和今后的生涯发展,做到对当前个人现状的准确考量和未来发展的初步规划。学生在生涯规划上和休闲时间多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和学校特色,清楚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更要充分认识自我,认识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真正提升选择的能力。建议当兴趣与能力冲突时,兴趣要为能力让路。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是怎样的?
2020年起,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6选3等级考)的计分规则为: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首先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首先,8个不同等级的比例,是参照了山东省历年高考考生的总体成绩分布状况确定的,这样划分比例,是最符合山东考生实际的整体成绩状况的。其次,等比例转换法则到底是怎样转换成绩的呢?直观看的话,就像原始成绩区间向等级成绩区间进行投影。假设小明考了61分,小明所在成绩区间的最高分为69分,最低分为58分,转换分数区间为61-70分,那么小明转换后的等级成绩为63分。具体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假设小明转换后的等级成绩为x,(69-61)÷(61-58)=(70-x)÷(x-61),计算出来x=63.45≈63(四舍五入取整数)
此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公布了2025年、2026年和202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中,《2024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5年和2026年参加高考的考生,《2027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7年及以后参加高考的考生。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及未来生涯发展,统筹考虑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拟报考普通高校及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合理确定选考科目。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实际,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高校选择1门科目的专业,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须选考的,考生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或3科方可报考;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该专业。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要求自主确定的。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