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课堂变革的新思维(一)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4-04-08 17:52:45

课堂可以“预设”,决不能“预演”

天马行空无任何预设,生成就无抓手、铺垫,无着力点,生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课前预设精彩,课堂生成才更精彩;预设是为了实现有导向、深度的生成;是教师教育智慧体现,故需要大力提倡。


而预演是一种过度彩排,会导致课堂虚假繁荣;课堂上学生目光是呆滞的,学生一言一行是被动的,学生成了表演道具;课堂缺少灵气、意外生成;是一种不道德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会对学生价值观养成,形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故预演、彩排后再上的公开课应该严格禁止。

学生“过错”不能“错过”

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课堂上的“过错”是一种难得的生成性的宝贵教育资源,教师决不能无视或错过这一教育契机。要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

课堂上学生要“开心”,还要“开窍”

课堂上学生开心属于兴趣范畴,学生开窍则属于思维生长。一味让学生开心,忽视追求学生开窍,是课堂肤浅表现。开窍后带来是高层次开心,会变短暂兴趣为乐趣、志趣。

变“参加”小组学习为“参与”小组学习

参加小组学习犹如参加运动会一样,有些学生扮演的是看台上的看客角色,被边缘化,游离于讨论之外。而参与小组学习犹如运动会运动员一样,参与了比赛项目,是真正参与者、体验者。


参与小组学习就要求小组成员有角色分工,不能组长一个人包办所有事务,有序的发言、真诚倾听,有思维碰撞,讨论后要么改变观点,要么丰富观点,要么生成了新的观点。也就是说,参与核心是思维参与,是思维前后有改变、有生长。故“参加”才是有效真合作。

既要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有效

一些教师格外关注课堂上活动设计频次,因活动一个接一个,多沦为浅尝辄止,甚至成为表演,这种满堂乱、满堂跑活动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目标。因此,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有效性。

关注“高行为活动”,还要关注“高认知行为”

想学属于高行为活动,学会需要高认知行为活动。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属于高行为活动组织形式,急需高认知行为活动去匹配,急需以创造性学习成果(产品)反转设计学程。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创作式输出”。创作式输出,既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又同时能兼顾“高认知活动水平”和“高行为活动水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主动学习方式。




来源:校长派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朱美增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17层
联系电话:400-6328-766
集团企业邮箱
Powered by RRZCMS